Wednesday, September 27, 2006

四月物語


《四月物語》,怎麼說呢 ..... 好看!手拿一杯暖暖的柚子蜜,窩在沙發裡慢慢看、輕輕喝,你會享受到松隆子那一份悠然、閒適。68分鐘,實在不夠。

如果你因為《情書》而看《四月》,可能會對岩井失望,因為《四月》沒有峰迴路轉的故事情節,甚至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故事。但其實你根本不明白岩井 ; 若你是喜歡《煙花》而看,那麼你看完《四月》之後,可能會有重看《煙花》的衝動。《四月物語》就像《煙花》那麼好看,有一種淡淡的甜蜜,要好好去感受。

故事簡單,一位高中女生偷偷喜歡了比她大一年的學長,明查暗訪後得知學長以優異成績考進東京名校,這位成績平平、樣子有點傻的女孩為了自己的「理想」,發奮圖強,竟也成功以醜小鴨姿態擠進這所名校,為的只是繼續發其豆芽夢。愛情的動力永遠是最廉價又最湊效的,而且結果往往出人意表。

六十八分鐘裡沒甚麼對白,幾乎都是松隆子的獨腳戲,一個人離家出走搬到細小的單位、一個人在人山人海的飯堂排隊、一個人騎車買書、看戲...... 看完這個,令人佩服她的功力,一切都這麼順其紋理,不像在演戲。其中一幕是松隆子在家做咖喱飯,然後坐到飯桌前一個人靜靜的吃,一口一口慢慢吃著,時而呻些開水,近 30多秒的定鏡,她演得很自然,難不到她。這餐飯觀眾就像是真的和她一起吃,一起嚐著那種生活裡的平淡,和一份都市人承受得住的寂寞。

另外是和她騎車去書局,這家書局現實已經買少見少。書局是那種開在路邊或街角的舊式店,沒有電腦尋書的科技,要找書就要靠店主憑記憶給你逐個抽屜尋寶,當然這些店主大半是愛書之人,每次都不會讓你失望。書局內不是密封的,有一列窗讓陽光透入,時值秋分,午後的光線打在書櫃上、映射在看書人的面頰上,連串光影的舖排盡見岩井心思。

女主角在最後十五分鐘才和那朝思暮想的人直接交涉,因為雨天,一場及時雨替他們打開對話,他拿出大堆被人遺忘的雨傘,任她選擇,她一看就挑了這把紅,他笑說早猜到她會挑這個,無論是否馬後砲,他的心意都讓她看到,她撐起它和他對望,已經不知說甚麼,只是說一定會還它,然後毫不吝嗇地送出率真笑容,傘下還有三分靦腆,其他的都留在雨裡。

1 comment:

siumanglung said...

我是岩井迷,他每部作品基本上都很得我歡心。除了這部。我不說它的好壞,只能說這不是用理性來拍的電影,也不是拍來跟觀眾交流的電影,所以身為觀眾,也沒什麼好說的。好像你路過一對互相過電的男女,你站在那兒觀看了他們一會,他們的表現,只是對對方才有意義,對我們這些旁觀者則什麼意義也沒有。
不過,我還是喜歡岩井的電影。那年他來香港,講座於早上九時開始,我還是很神心的準時去到電影中心,而且,到場的不還有很多他的影迷。
說岩井,可以說很久,當中加了很多感情分。btw, 我是Anna